
為什麼「棉花糖測試」是以幼兒做的研究中最有趣的研究之一
如果你有參加過幼兒心理學演講的話,你一定會聽過「棉花糖測試」。這個測試是由史丹福大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於1972年設計,時至今日測試的結果對於了解延遲滿足仍然有著重要的影響。 「棉花糖測試」是什麼樣的研究? 讓一個約4-5歲的孩子獨自在房間裡,在他面前放著棉花糖,告訢他如果他能等研究人員回來再吃棉花糖,他能獲得第二顆棉花糖。如果他在研究人員回來前吃了棉花糖,他不會得到另一顆楄花糖。基本上,不等研究人員回來就吃了棉花糖的孩子示範了「即時滿足」,等待研究人員回來再吃棉花糖的孩子示範了「延遲滿足」。 • 即時滿足:等待時間短和吃到一顆棉花糖 • 延遲滿足:等待時間長和吃到兩顆棉花糖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X_oy9614HQ 當時的研究結果(1970年代、80年代、90年代) 在當時,這項研究帶來突破性的結果。當時參與了研究的孩子在之後的幾個月,甚至好幾年裡不斷接受測試。研究人員發現能等待長時間獲得棉花糖的孩子會有以下的特質: 1. 有更高的抗壓性 2. 有更好的學業成績(在SAT中考獲更高的分數) 3. 較少有行為問題 怎樣教導孩子有關「延遲滿足」? 有証據顯示在孩子在測試中有改善,也就是說「延遲滿足」是可以學習的。 1. 計劃: 如果孩子有一個特定的目標,與他們一起制定計劃。 2. 先後次序:制定好計劃後,以重要性來排列事情的順序,由最重要的排最前面。 3. 正向的自我鼓勵:讓孩子大聲重複一些自我肯定的句子,如「我很強大」、「我值得的」等等。 4. 讚揚:當孩子達到目標後,要告知他並表揚一下他的成就。 研究結果更新 經過多年來不斷重覆測試,研究人員發現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會影響研究結果。 1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