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誌

Why the ‘Marshmallow Test’ is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studies on children - Learning Time HK

為什麼「棉花糖測試」是以幼兒做的研究中最有趣的研究之一

LearningTimeID Admin

如果你有參加過幼兒心理學演講的話,你一定會聽過「棉花糖測試」。這個測試是由史丹福大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於1972年設計,時至今日測試的結果對於了解延遲滿足仍然有著重要的影響。 「棉花糖測試」是什麼樣的研究? 讓一個約4-5歲的孩子獨自在房間裡,在他面前放著棉花糖,告訢他如果他能等研究人員回來再吃棉花糖,他能獲得第二顆棉花糖。如果他在研究人員回來前吃了棉花糖,他不會得到另一顆楄花糖。基本上,不等研究人員回來就吃了棉花糖的孩子示範了「即時滿足」,等待研究人員回來再吃棉花糖的孩子示範了「延遲滿足」。 • 即時滿足:等待時間短和吃到一顆棉花糖 • 延遲滿足:等待時間長和吃到兩顆棉花糖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X_oy9614HQ  當時的研究結果(1970年代、80年代、90年代) 在當時,這項研究帶來突破性的結果。當時參與了研究的孩子在之後的幾個月,甚至好幾年裡不斷接受測試。研究人員發現能等待長時間獲得棉花糖的孩子會有以下的特質: 1. 有更高的抗壓性 2. 有更好的學業成績(在SAT中考獲更高的分數) 3. 較少有行為問題 怎樣教導孩子有關「延遲滿足」? 有証據顯示在孩子在測試中有改善,也就是說「延遲滿足」是可以學習的。 1. 計劃: 如果孩子有一個特定的目標,與他們一起制定計劃。 2. 先後次序:制定好計劃後,以重要性來排列事情的順序,由最重要的排最前面。 3. 正向的自我鼓勵:讓孩子大聲重複一些自我肯定的句子,如「我很強大」、「我值得的」等等。 4. 讚揚:當孩子達到目標後,要告知他並表揚一下他的成就。 研究結果更新 經過多年來不斷重覆測試,研究人員發現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會影響研究結果。 1....

閱讀更多
6 positive parenting techniques for dealing with a difficult 2 year old - Learning Time HK

6個照顧2歲幼兒的育兒技巧

LearningTimeID Admin

正向育兒(Positive Parenting)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、堅持和親自陪伴,儘管過程相對快捷的「負面懲罰」更為艱辛,但孩子往往能獲得更好的適應力、自制、溝通技巧和同理心。以下6個是能在家中活用的正向育兒方法。 1. 預先設定期望 舉例說,和孩子前往圖書館。如果他想跑到其他地方,你可以告訴孩子,他需要先跟你說:「媽媽,我要走了。」假如他忘記跟你說一聲便走開,當你暫停他的活動時,他出現負面情緒的機會便會減低。 2. 訓練決策能力,給孩子2個選擇 孩子正處於渴望為自己做決定的階段,給予他2個能獲得相同效果的選擇,是讓你和孩子達至雙贏的方法。你可以問:「你想要自己穿衣服,還是爸爸幫你挑衣服?」或者「你想自己梳洗,還是需要幫忙?」 3. 「Time-in」比「Time-out」好 Time-out,將孩子拉到安靜一角自省,這裏可解作面壁思過。Time-in 則是多一份溝通和關懷,當孩子犯錯時,你可在其身旁給予安慰,無論是身體接觸或是言語溝通,讓孩子獲得安全感,再透過語言引導孩子説出當下的真實感受和想法。 4. 用說話表達情緒 了解孩子感受,引導他用說話表達情緒,孩子將逐漸學會用說話表達,而不是發脾氣。你可以說:「我明白你不開心,但打人會傷害到別人,你可以向她表示,你不喜歡她拿走你的玩具。」 5. 跟孩子解釋行動帶來的後果 若孩子不想穿外套出門,你不可以單純責罵,他根本不知道為甚麼被罵。相反你可以讓他感受外面有多冷,他自然就會拿外套穿。若孩子想觸碰滾燙的鍋子,你可找另一個合理的後果,然後把孩子趕離廚房。 6.假如商量再沒有用 如果你已經用盡所有方法,但孩子仍然大哭大叫,請不要與他們商量和退讓,因為通常只會演變成爭吵,最終讓所有人都不開心。你只需要將孩子帶離現場,坐在他身旁。你不用說話,但要陪在他身邊。假如他想說話,你可以運用「Time-in」的方法。 有一點大家要注意,我們主張正向育兒,但並不表示我們鼓勵放任型育兒,就是讓孩子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來避免吵架和衝突。如果以這種方式育兒,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會很差,沒有自律性及比較反叛。請謹記正向育兒是一種育兒方法而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。如果你能夠貫徹始終,它絕對會成為育兒的關鍵。

閱讀更多
Here’s how too much screen time can cause or worsen language delays in children under 2 - Learning Time HK

過度使用電子屏幕會怎樣導致2歲以下孩子語言發展遲緩?

LearningTimeID Admin

對於孩子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有太多意見相阻的資訊,所以我們親自做了一個調查。在發表結果之前,家長需要先了解「雙重表徵」一詞。 甚麼是「雙重表徵」? 雙重表徵是指能明白符號代表一個實物的能力,例如:當你看地圖時,你明白湖泊的符號代表一個真正的湖泊。同樣地,當你上網上數學課時,屏幕上的數字代表你將來在測驗上看到的數字。 這概念很容易理解,對吧? 不,調查顯示 3 歲以下的孩子沒有好好地理解「雙重表徵」,就是說他們看似透過遊戲、應用程式、教詞𢑥的網上影片中學到很多東西,但實際上並沒有應用在生活。 至少屏幕能讓孩子安定下來呀。 這可能是對的,但並非沒有傷害。研究人員發現 12 個月以下的孩子每天使用多於 2 小時的電子屏幕,患上語言發展遲緩的機會將增加 6 倍。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天看多過 2 個小時電視的嬰兒及幼兒很大機會降低其溝通能力。 是否完全不用電子屏幕就是最好? 我們明白,有時候家長想要自己的時間,電子屏幕能讓孩子安定下來。如果只是幾分鐘的節目是無傷大雅,但要謹記不能將電子屏幕當作安撫之用,否則孩子就會錯誤將電子屏幕與安定的概念聯繫。 如果你發現自己逐漸依靠電子屏幕來安撫孩子,這並不是只有你才遇到的問題,這個情況很普遍!看看我們的專家建議如何處理這些行為問題。

閱讀更多